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新闻资讯 >

筑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信念根基

时间:2019-05-30 19:33来源:网络 作者:cbppc.bcj 点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适应时代发展、起着思想引领作用的政治理论前沿学科。当传统的政治理论学科遇上了新时代、新理念,必然要不断自我改革创新、顺应形势要求。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的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适应时代发展、起着思想引领作用的政治理论前沿学科。当传统的政治理论学科遇上了新时代、新理念,必然要不断自我改革创新、顺应形势要求。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作用,持之以恒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磅礴力量,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努力奋斗。

  
  新时代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站稳政治立场,把准发展方向,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立场坚定才能方向准、思路清、措施实。回顾党的艰辛历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都充分表明团结带领国家由弱变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旗帜鲜明讲党性、讲政治。要达到思想高度统一、信念绝对忠诚,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深入细致、创新发展的教育教学引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始至终践行新思想抓改革、贯穿新理念抓创新,做到理想信念不变、大政方针不偏、发展路线不移;二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灌输和感化作用,善于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体系,更加高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昂首阔步向前发展;三是博古通今、中外结合,不仅要讲究时代发展的传承性,体现出历史、现实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统一关系;也要讲究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剔除糟粕,吸收精华,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决反驳与抵制不良思想,特别是要避免非主流思潮对社会稳定带来深刻影响的历史重演,要遏制西方少数敌对思想的渗透与侵蚀。
  
  新时代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改、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为什么要改,源于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要求,就是要把握新时代发展背景,特别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处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对经济社会的研究分析、正面引导和促进发展作用;就是要面对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必须坚守思政课的教育阵地,不能因时代变化、思想多元化而放松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就是要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统一思想理念、凝聚发展力量。改什么,重点对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适合新时期学生思政课教学要求等环节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加快破除陈旧理念和落后方式。通过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更新改造、创新意识的培育引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的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关于怎么改,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正是新时代改革创新的主攻点,实现“八个相统一”,思政课的生命力、创新力则会更为持久、更加旺盛。
  
  新时代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既要注重大中小学螺旋上升一体化,也要突出青年学生重点主体的现实需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有踏实勤勉的励志情怀,不畏现实的胆识冲劲,也有阅历单一、视野狭隘的初浅思想。因此,教育既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好,也要因人、因时、因势而异,突出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引导青年学生在关键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踏上正规的人生之路。一是要兼顾大中小学校学生的思想特征,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多层次的、螺旋式上升的理论教学方案,易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所接受和转化、吸收,也便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二是要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多元性特征,比如创新性、保守性、激变性等,针对不同的特性,拿出特定的教育引导方案,体现思政课的包容与开放,特别是更加关注思想启蒙较迟、存有偏激心态的少数群体,要多给予关爱指导,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三是要注重加强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思政课的关键目标就是发挥好青年学生“立德树人”的指引作用,这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接发展需求,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党中央首次以中央层面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反映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表明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改革创新思政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客观存在的学术研究不够深、教学力量不够足、学生兴趣爱好不够浓、学用相脱节等矛盾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认真审视。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注重顶层设计,善于运用系统思维、集成方法,从根源深处有效化解矛盾难题。比如,学术研究方面,要加大激励引导力度,搭建有效的研究平台和探讨空间,营造良好的学生氛围;课程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到思想政治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也要着眼长远发展,前瞻性布局,全面反映历史、现实和未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课程改革创新,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方式更容易接受,等等,都要耐心研究,改进方式,完善措施;改变学用脱节方面,要构建高校与社会的直通桥梁,重点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加强联系互动,增强学生对社会运转的直观性和体验性。
  
  新时代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发挥好教师、学生、社会“三方主体”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是教育引导者,充分调动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要摆正思政课在各学科中的位置,不能将思政课与理学、工学等专业课人为割裂开来;要找到课程教学的结合点,以思政课指导专业课进行理论创新与思维创新;还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形式与组织方面多做研究、多做创新。学生既是受育者,也是受益者,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获得感,直接关系到改革创新的成效,要注重研究学生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的内心世界及思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根据发展形势变化,及时做好沟通引导,甚至对教学组织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创新,以适应学生对思政课的现实需求。教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小到班级,大到学校,再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环境。教育部门要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思想宣传和创新意识培养,从身边的典型案例加以教育引导,集聚社会正能量。
  
  新时代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形式恰当更能促进“立德树人”。一个好的教学形式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思政课这门相对理论性的教学课程,更应注重理念创新和形式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复旦大学陈果等老师的新颖形式与方法赢得了众多学生的喜爱和热捧,更能让深度的理论知识以轻快的形式展现在眼前、深刻在记忆。要在教学载体上抓创新,运用新载体、新工具,比如“互联网+”等方式,将传统的教学程序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变纯粹的说教为多彩的演绎。要在教学过程上抓创新,利用好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双重作用,将思政课办成喜闻乐见的兴趣学科。要在教学内容上抓创新,制作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电影、短视频、暖场剧等等,生动展现教学主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在教学组织上抓创新,结合红色主题教学活动,常组织学生开展基地教学活动,特别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新时代是催人奋进的时代,是惟创新者进的时代。思想政治课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持续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思政课立德树人,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cbppc.bcj)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