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培训业务介绍说明
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举办,并接受中国商业联合会委托管理的中央事业单位。在人员培训方面,中心始终秉持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持续优化培训体系,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为餐饮、酒店、健康、家政等多个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有力推动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整体发展。现将中心培训业务情况介绍如下: 一、当前培训方向与模式 目前,中心培训工作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重点聚焦茶艺师、评茶员、体脂师、家政等热门领域。为给学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了 SAAS 培训平台,并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员可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学习;线下实操则让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二者相辅相成,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需特别明确的是,中心颁发的证书仅用于证明证书持有者已顺利完成本单位组织的相关课程培训,并通过了相应考核,具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和技能。但此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有本质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请各有关单位和学员在宣传、使用证书过程中,准确理解证书含义,避免产生误解。 二、培训工作依据 中心依据相关政策文件开展培训工作,以下为主要政策支持文件及落实情况: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28号)中“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门(行业)可依托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的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院校等开发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经我部审定后,作为国家职业标准予以颁布。探索职业标准开发新模式,增强国家职业标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要求。 中心积极响应文件精神,牵头开展《生态产品分级评价规范》、《食堂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深度参与商业饮食服务业行业规范和岗位技术要求的拟定。通过进行团标工作建设,为行业标准化发展贡献力量。其中,中心内设职能部门茶馆行业办公室,专门负责开展与茶及茶馆行业相关的技术交流、竞赛以及人员培训等工作。该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行业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开展茶馆星级评审工作。从茶馆的环境氛围、服务质量、茶品品质等多维度进行考量,有效规范了茶馆经营,提升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28号)中“有序开展新职业评价。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新职业评价机构的征集遴选,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化评价。经备案的评价机构根据职业特点,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人才评价”的新模式,对于数字技术技能类职业可探索采用在线评价认定模式。对评价认定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制作并颁发证书(或电子证书)”的要求,中心积极开展 SAAS 培训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上传 100 多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作的培训课程课件。该平台为有职业技能提升需求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从业者提供了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及考试服务,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与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需求,助力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中心培训咨询部积极探索“互联网+培训”模式,推动培训方式创新。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4部委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102号)中“要坚持共建共享、协同发力,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统筹利用,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院校等功能作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社会资源依法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共建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的内容,中心作为中央事业单位,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院校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培训资源,落实了文件中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的要求。 上述部委文件为中心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与方向指引。同时,为保障培训质量,中心制定了《培训机构管理细则》(暂行),在培训组织、培训内容设置、师资管理、考核评估等各环节均严格按照细则要求规范执行。 (责任编辑:cbppc.bcj) |